任何一次规模较大的会展活动,其中直接与问接涉及的行业活动(比如广告、工程、运输、餐饮等)可能不止几个、几十个,而任何一个环节的行业运作职能出现意外风险都会导致整体活动受阻。在这一意义上,一次会展活动就必须考虑多种截然不同性质行业的风险防范与规避问题,会展风险管理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但比起国外在会展风险管理上的成熟,我国的会展风险管理相当落后。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的符合行业特色的保险保障机制,对我国的风险管理部门(政府)及风险经营部门(保险公司)来说,均是个全新的课题。
目前在会展经济较成熟的欧美国家,政府管理行业的职能已经和行业协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国家的管理机构的职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唯一性、全国性和权威性。他们在实际运营当中通过设立政策保障基金、运用国家出口信用保证保险等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会展风险管理工作。而协会作为企业的代言人,往往通过鼓励行业内上、中、下游企业共同聚资形成行业自保基金或是参股组建相互保险机构等相关举措,达到在一定范围内将风险较少的收益业务进行自保,获取比较丰厚的利润。在微观运营方面,保险公司针对会展业经营中各种可能的风险损失都在保单中予以明确提示,对于有些一年分数次循环举行的展览,则用一张商业复合保单就可以涵盖,非常便利。
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我国构建会展风险保障体系同样需要从宏微观两个角度着手。一方面对宏观管理制度与组织架构方面进行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与权威的管理机构,并形成影响力比较大的行业协会,致力于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规划、秩序协调、风险管理与安全保障等方面,履行最终管理人的角色。另一方面在微观运营层面上,则要注重强化商业保险保障功能,大力引进并完善保险机制在会展中的运用,这有赖于国内保险机构从更多角度、更深层次介入到会展业经营当中。而会展行业自身要加强保险意识共同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危机管理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具体来说,三者在会展危机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如下。
①政府。建立国家层面的经济安全体系,政府就要在会展业危机应急机制中扮演如下角色。
a.树立危机意识,借鉴发达国家危机管理模式和体制,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和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反危机机构体系。
b.制定和完善应对危机的法律。
C.建立一个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知识系统。
d.建立危机管理的资源保障体系,包括财政、人员等方面,
把危机管理纳入国家预算之中,建立各种专项资金和基金制度,
及对基金的监管制度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的制度。
②会展企业。树立危机意识,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a.突出主营业务,开展多元化经营:由于会展业非常敏感,即已受到突发事件影响,这样就需要会展企业在经营好主营会展业务的基础上,向其他产业或领域拓展。
b.提升会展企业信息技术装备水平,适应网上展览和电话会议的需要。
c.实行客户关系管理:实施CRM就是以单一客户为单位,对客户行为进行追踪和分析,发现每个客户的偏好和要求,进而提供相应的配置和服务方案,符合每个客户的个性要求。同时,会展业要建立起客户数据库,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客户信息,从而把潜在的客户转变为忠诚客户,直至发展为终生客户。
d.加强会展业的危机公关会展业联动效应大、带动效应强,公关显得特别重要,主要包括与政府、其他产业、业内各参与主体以及媒体等各主体的联系。
③会展行业协会。一个有效的会展行业危机应急机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a.通过行业协会加强会展各参与主体的合作。成立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使协会各成员都深刻认识到自己和其他企业命运休戚相关,在困难面前应该亲密合作,共渡难关。
b.行业协会是重要的信息中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因此,应该及时公布有关危机信息,以消除参展各方的恐惧心理。
c.开展危机对会展业的损害调查研究。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联合体,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开展产业损害调查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d.邀请业界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危机的影响,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使会展旅游企业充分认识到危机的影响,及时调整会展企业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行业协会要负责专门的数据收集工作,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理论分析。
e.联合会展企业进行联合促销。
f.加强会展行业协会人才的培养,改变目前行业协会人员素质差、专业人员比例低、专业人员老龄化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