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会展企业的每一位老板和HR都应该看看
2020年开年的一场“无妄之灾”,让整个会展行业遭受到了空前的打击。相信很多在年前开过年度总结会的行业同仁,都不得不在春节假期之后,收回自己的豪言壮语和远大目标,仅仅为了“生存”而战。且不论其他第三产业行业是否还能继续生存,但是对于几乎“断水断粮”的会展服务行业来讲,这的确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考验。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每天眼看着去年赚回来的净利润变成现在成本亏损,却又无力阻止,相信不少人的心里都在“滴血”,作为老板更是承受着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压力。而这些成本又大部分主要来自人力成本,上班没事做,不上班心慌慌。
2020年开年疫情
怎么样用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保证公司的存活,成为了很多会展企业思考的问题。
所以,疫情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会展企业业务“第二曲线”的集中爆发,有组织员工转型微商卖防护用品贴补“家”用的;有设计营销能力强的开启线上接单的;也有传统的会务公司纷纷推出了“云会议”新模式的;更有转型线上教育培训摇身一变成为“网红”的……各家都想出了浑身解数,方式很多,层出不穷,当然都是希望眼下渡过难关,迎接市场回暖。
眼下客观地说,谁都无法用特别乐观的态度来预测疫情的结束时间。对于“会展企业还需要挺多久?还能挺多久?”的话题本文并不深究,因为各路行业大咖已经都给出了各类“处方”,企业“对症下药”即可。
但是在突发的“黑天鹅”事件下急于促成的“第二曲线”人力转型,是否可以真正地帮助会展企业走出困境?这个答案是值得每个企业管理思考的。相信大多数企业都抱着不让人闲着就是不亏的思维模式在继续前行,能碰到一个机会就争取抓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当然不乏有一定“家底”的企业已经开始组织现有员工“修炼内功”,提升实力,期待未来重新分配会展市场的“蛋糕”。
会展企业利用和分配现有人力的方式很多,但是这次疫情到底会为未来的会展行业人力资源分配带来什么呢?
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笔者个人认为,答案就是因为疫情的出现,可能会加速会展行业人力资源市场的再分配,笔者从几个角度简单分析一下目前的社会与行业趋势:
(一)办公模式变化
疫情促进了线上协同办公的推进,钉钉更是被赋予了世界级的待遇,被世卫组织推荐。未来更符合年轻人办公模式的SOHO办公方式将越来越普及,更是在疫情当下有“共享员工”的概念推出。
(二)专精重点业务
疫情过后的会展企业短期之内也无法恢复“元气”,大部分会展企业都会选择开源节流,控制人力成本,聚焦于重点业务。在重点业务更加专精的同时,因为“壮士断腕”而暂时无法恢复的业务板块,将促进更精细分工后的企业之间的合作。
专精重点业务
(三)人员功能划分精细化
人力资源市场的人员功能划分将更加精细化,部分可以利用劳务外包合作解决的业务板块,比如现场执行、技术人员等岗位将慢慢从会展企业剥离,取而代之的是按照单次项目采购的人力模式,降低企业生存风险。
(四)人力资源再分配
会展行业的企业中,大部分为小微企业,人员规模普遍不大,常态为30人以内,少数为百人左右,超过百人的更是凤毛麟角,且都为行业翘楚。在当下这个环境下,相信人力成本越高的会展企业越不好过,毕竟会展服务整个行业就是由人力所驱动的,所以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也会倒逼行业对人力资源的精细化和再分配,相信这也是每个会展企业都“喜闻乐见”的。
所以,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之下,将催生会展行业新的人力资源形态的诞生,打破企业内部传统的老板或销售经理一人接单、大家干活的“大锅饭”模式,而变成企业内部更加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因为如果企业外部的行业市场内有一个更加专业且具备良好沟通的服务团队,采购人力的成本更低,创造的服务价值更高,那又为什么要用高成本来留下本来的内部团队呢?
用一句话糙理不糙的金句来概括,当你拼命在教一头“猪”上树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去找一只“猴”呢?
当然,笔者的并不是告诉大家可以大刀阔斧地砍掉自己一手精心培养的团队,又或者不去培养自己的团队,因为这也需要更具有性价比、高协同能力和服务标准的团队在市场里面产生。
但是笔者相信,会有更多的会展企业从再分配的人力资源市场中,找到你企业内部和外部人力成本的平衡点。疫情之后,这一切将慢慢发生,从而使一个服务于会展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源业务领域随之诞生。
文末,愿在接受着这次疫情洗礼的每一个会展企业,都能转危为安,在疫情过后步步为赢!(杭州会议会展服务公司、杭州年会策划公司伍方会议——郭岭楠)
人力资源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