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是会议会展业旺季。专家指出,会议会展业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绿色增长点”。
竞争激烈
“我不在中国开会,就是在去中国开会的路上。”中国网民“义务”为外国政要和商务人士量身打趣的顺口溜,形象地勾勒出中国会议市场的“繁荣”景象。
作为北京会议举办场所的代表,初步统计显示,2011年前11个月,国家会议中心累计实现净利润5000多万元。
据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透露,2012年国家会议中心已签约承接会议130多个,展览50多场,预计会展项目将为国家会议中心带来不菲收入。
“因为这个行业进入门槛很低,会议业已经成了一片"红海",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刘海莹说。
带动力强
“会议产业具有绿色低碳、带动力强、影响面广等特点,发展前景广阔。”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鲁勇说。
为了进一步整合会议产业资源,北京旅游委正式发起成立北京高端旅游与会议产业联盟,将会议会展产业链上的会议与活动场所、会议组织机构、跨国公司、旅游教育、专业媒体,以及中医养生、邮轮修学教育等专项旅游从业机构和相关单位纳入联盟。
为加速高端会议产业的发展,上海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已连续数年聘请 “上海会议大使”,在各自专业领域发出声音,争取更多高端会议到上海举办。
成都和杭州的会展业也备受关注。近年来,成都和杭州相继提出打造“会议目的地”的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会议奖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
由大变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我国现在是会议大国,但还不是会议强国,和国际著名会议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商业会议少,行政会议多;国际会议少,内部会议多。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会议产业尚未充分市场化,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会议品牌不多。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会议产业要实现市场化,关键在于让民营企业充分参与会展业的市场竞争。“现在往往是国企承办一些会展,民营企业仅仅是参与,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实际作用。然而,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就很难产生 "知名品牌"。”
刘海莹认为,在市场化的基础上,每一个环节的专业化将大大提高会议的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与此同时,会议产业很多是交叉的,只有上下游协同合作,才能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管理水平。”